1.日本近百萬民眾參與〝大地震〞防災演習
節錄內容:
全世界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大地震發生在日本,日本民眾經常生活在「大地震」的恐慌之中。過去兩天,日本列島曾經發生三起中度規模的地震。日本東京都當局在今年三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儘管日本政府要求所有建築物必須要能夠耐震,如果發生規模七點三的強烈地震,預估將會有五千六百人死亡和四十四萬棟建築物損毀。
讀後心得:
讀完之後知道由於日本位於地震帶,因此容易發生地震。日本政府期望將地震來臨時,能夠將傷亡降到最低,所以要求建築物,能夠抗震,防止因建築物倒塌所引起的死傷。
2.台灣強烈海底地震 引發亞洲海嘯警戒
節錄內容:
美國地質調查所的報告指出,台灣最南端外海分別發生規模七點一和七點○兩次強烈地震。日本氣象廳表示,這次海底地震所引發的高達一公尺海嘯可能會侵襲菲律賓,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也警告週邊國家提高警覺。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在其網站上表示,「如此規模的地震,有時會引發可能對距震央一百公里範圍內沿岸地區構成破壞的局部性海嘯。震央週邊地區當局應留意此種可能性,並採取適當防範措施。」
讀後心得:
由於2004年底所發生的印尼大海嘯的關係,現在的人們,對海嘯,多了一份恐懼。地震發生在外海,會引起海嘯,震央100公里範圍之內都會有海嘯,這次的地震僅僅在台灣外海的23公里處而已,仔細想想,還滿可怕的,一但發生海嘯,有鑒於印尼的災害,那會是十分可怕的。
3.印尼建築師推廣彈性建築 避免地震造成傷亡
節錄內容:
災區民宅是以竹子或其他有彈性的建材組成,許多人也許能逃過上個月的致命地震。五月的地震搖憾了中爪哇及日惹。 他告訴法新社說:「這場地震中有許多罹難者,死因都是遭到倒塌的磚牆壓斃。」 普拉沃特說,許多遭到摧毀或損壞的民宅都是水泥磚造,特徵就是少有強化措施,可以抵擋地震震波。木造建築有彈性,可以吸收震波。地震發生時,有推及拉的力量。每一個接合處都應該能抵擋這種力量。
讀後心得:
印尼也是位於在地震帶上,所以常常會發生大地震,竟然發生地震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如何減少更多的傷亡便是人們可以加強預防的。看完此篇報導,了解原來竹子及其他有彈性的建材,可以降抵地震來臨時的損傷。
4.去年南亞大地震受災生還者再度面臨嚴酷冬天
節錄內容:
南亞地區的大地震已經過了一年,雖然災區重建工作有一些進展,但高達六萬名劫後餘生的災民依舊只能呆在簡陋的帳篷內,面對即將來臨的另外一個酷寒的冬天。巴基斯坦地震重建復原當局執行長沙林姆告訴法新社:「與去年剛剛發生地震後的情況比較,今年我們比較有充分的準備度過即將來臨的冬天。」然而,在穆札法拉巴德放眼所及,四處依舊是成堆的瓦礫堆,所有重建工作完全沒有進展。直到上個月,日本的工程師才替他們草擬完成一個新城鎮的計劃。這引發地方民眾的不滿。
讀後心得:
看完此篇報導,感到十分的氣憤,政府官員自己過的好就好了阿,根本不在乎人民的疾苦。人民的重建工作尚未完成,更可能尚未開始,政府官員卻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感覺很差勁。人民是組織政府的重要角色,所以要趕緊的加快腳步,讓人民都可以回到地震前的生活。
5.預測地震難度高 專家稱宛如猜謎
節錄內容:
地震學家和專家表示,預測地震就像預測人的生命有多長或投資股市,雖然手中握有資料,多數情況下仍只能猜測。所有狀況都受到監控。但地震來得完全沒有預兆。我們甚至試著將地震前的資料重新運算一次,卻沒有任何發現。轟然一聲,地震就發生了
讀後心得:
發生地震常常是不可預知的,就是由於地震的發生不可預知,才會造成這麼多傷亡。所以如果將來能夠知道地震什麼時候發生,發生在什麼地點,一定可以降抵很多很多災害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