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祕魯--納斯卡圖騰☆

☆祕魯介紹☆



絕對位置

以"利馬"代替,西經77,03;南緯12,03  

相對位置

位於南美洲西部,北與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接壤,東同巴西毗連,南與智利交界,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大西洋。

地理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濱太平洋,北接厄瓜多,東南靠玻利維亞,南鄰智利,東與哥倫比亞、巴西為界。海岸線2,500公里。安地斯山脈縱貫全境,使中部成為高原地區。
秘魯全國的面積約有一百卅萬平方公里,分成三個主要的地帶:西部是沿海平原區,有許多大城市及工業林立的地區;中部是安德森高原盆地,也是農業的主要出產地;東部即是世界著名的亞馬遜河叢林地帶。


氣候
中部平均海拔4,300公尺,氣溫多變,西部沿海地區氣候乾燥溫和,東部為熱帶雨林區,氣候酷熱潮濕,盛產木材。 首都利馬屬亞熱帶沙漠氣候,受南太平洋寒潮之影響,潮濕而終年少雨。夏季(12月─3月)平均氣溫攝氏23─ 25 度,冬季(4月─11月)平均約攝氏18度,春秋兩季不明顯。

人口
秘魯全國約有二千五百萬人口。為南美第三大國。首都利馬約有八百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三份之一,其他幾個大城市也有五十至六十萬人。人口分佈包括有:高原人口佔51%,平地人口佔3%,混血兒(歐洲人與美洲印第安人的混血兒)有32%,白種人(主要是西班牙裔)佔12%,其他人種只有2%,其中包括日本人與中國人。全國60%人口居住西區,也是重要礦、牧業區。秘魯國民教育水準頗高,有87%能書寫及閱讀,主要言語是西班牙語及當地印地安人的言語,除此之外,國中有九十二種方言之多。約80%以西班牙語為主,大部份的印地安人會操西班牙語和印地安語兩種語言。其他大部份人都是用自己的方言為主。

秘魯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但因為早期受天主教的影響,人民多信仰天主教,所以國內天主教的勢力頗強。近年基督教福音派差會也差派了不少的宣教士到秘魯開荒植堂,都有很好的發展。各方的異教異端也不甘後人,差派許多人到此地來工作,使那些沒有根基的信徒受到極大的迷惑。

☆祕魯--納斯卡圖騰☆

無解的謎題-納斯卡線Nazca Line

納斯卡這個小鎮位於利馬的東南方,由利馬至此地,途中須翻越一片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納斯卡原本和其他的祕魯小鎮一樣沒沒無聞,但由於納斯卡線條圖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到此造訪,而城北的草原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謎題之一。

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系列動物的幾何圖形和鳥類的素描,包括一平方公里的巨大臺形,三角形,翅膀長達120公尺的鳥,70公尺長的鱷魚,50公尺長的魚,46公尺的蜘蛛、猴子、狗、鸚鵡、蜂鳥、漩渦、人形等,並有許多的花卉圖案,圖形的尺寸可達300公尺。

由於此地氣候乾燥,完全不下雨,再加上吹著可淨化卻不會使草原消失的特殊風,因此這些線條得以保存達兩千年之久。由於這些圖案都很大,因此在地面上無法感覺出這些圖形,搭乘觀光飛機從空中鳥瞰是最受歡迎的活動。至於圖形是誰畫的?何時畫的?為什麼要畫?都是現今仍無法解答的謎題。

Lady Of Nazca瑪麗亞‧雷奇(Maria Reiche)是一位德國籍的數學家兼考古學家,她將畢生投注於那斯卡線巨大圖形的研究,保護圖形遭人為破壞不遺餘力,因此被尊稱為「納斯卡女士」。瑪麗亞‧雷奇於1940年隨著德國外交官到達祕魯,當時她是外交官兒子的家庭教師。當她第一次認識壯觀的那斯卡線即受震撼,進而投入畢生的精力研究那斯卡線。她開始測量這些幾何圖形的尺寸、清除干擾圖形的雜石,之後極為擁護那斯卡線是巨大天文曆法的說法。她認為這些線條是依天文行星的運行路徑及星群的狀態,而畫以供農夫栽植農作物使用。瑪麗亞‧雷奇於1998年逝世,享年95歲。


那茲卡位於南美洲祕魯境內。那茲卡的大地畫是距今約六十年前,偶然被飛掠上空的飛行員所發現。那茲卡文明繁榮於西元前二○○年左右至七○○年,在那茲卡地方發現許多畫有鳥、魚、怪獸或神等圖案的土器,一開始研究那茲卡文化,是以發掘出的土器和埋葬物為資料,地上畫是飛機發達以後才偶然被發現的。圖形是寬20~50公分非常正確的直線,無限延長達數十公里,有1平方公里的巨大臺形、三角形、翅膀長達120公尺的鳥,70公尺長的鱷魚、50公尺長的魚,46公尺的細蛛、猴、狗、鸚鵡、蜂鳥、漩渦、人形等散佈在大平原上, 像這種直線,幾何學模型、動物圖案都非常大,走在地上絕對無法感覺出來的這些圖形,是誰繪的?為何目的?何時描繪?至今仍是個謎。

現在以線交又地方所發現的木片推測,製作時代為B.C.252土80年,構成方法則有點像是用鍬(耕田用的那種大鏟子)來挖成的。令人不解的就是,在那茲卡高原上,附近地區既沒有高山,於當時也不可能有飛機可以搭,如果說這些圖形是做來給自己人觀看或觀賞用的話很說不過去的,更何況說不定畫圖的人也應該很難看的出自己正在畫的圖形是長成什麼模樣。

地上的圖形因與出土土器上之圖形十分酷似,可確定秘魯的古代民族是個農耕的族,由於農耕生活必須對氣候、天氣有相當經驗的累積,因而使得天文學非常發達,這可從遺跡與發掘物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證明。畫在地上的東西是巨大的天文日曆、或是為了觀測星星而畫的東西,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臆測,但缺乏肯定的證據,沒有文字的文化神秘性也就是在此。從空中鳥瞰那斯卡平原,可以看到平原上有很明顯的水流過痕跡,但此地整年的雨量幾乎等於零,依據推測理應該是這個地區上面較高的地方曾下大雨,無數水流橫切平原,才會造成痕跡,這也是謎團之一。
 
關於那茲卡大地畫:
1.從距離地面五百公尺左右的高空來眺望大地畫時,看得最清楚。
2.有種傳說,那 茲卡人是坐熱汽球來眺望大地畫。
3.那 茲卡的第大地畫都是以「一筆畫」(一條線畫到底)的畫法所畫成的。
4.線狀的大地畫,直線與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升降有關係。也許是祭祀星神的天文圖。
5.也有人猜測,這以前是外星人的著陸基地。那 茲卡人為了喚引外星人,所以畫了這 些圖案。也就是說,大地畫是給外星人的著陸信號圖。
6.還有一種說法是那茲卡圖案是由巨人所雕刻。

☆問與答☆

納斯卡線到底做什麼用的?

這問題,恐怕連考古學家都沒辦法給出答案,因為到現在為止,納斯卡線為何存在還沒有定論,曾經被拿出來討論的說法包括:
•它與天文學有關,紀錄天上星座或四季節氣。
•它是古代灌溉水道的遺跡。
•它是祈雨儀式的遊行步道。
•它是獻給神祇觀賞的禮物。
•它是外星太空船起降的跑道、機場和指引標誌。

納斯卡線在哪裡?

納斯卡(Nazca)是秘魯南部的一個小城市,位於南美洲西側。琳瑯滿目的神秘古代圖騰,就散落在納斯卡城近郊的大草原上。

納斯卡線有多大?

數不清的奇怪圖案和直線,分佈在22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最大的圖案超過 300公尺 ,直線最長則超過 一公里 。因此只有從 空中鳥瞰才看得出它們的組織,在地面上行走,只會以為那是人行步道而已。

納斯卡線有多老?

根據考古測量,這些圖案線條並不是在同一時間創造的,而是從西元前100年到西元700年之間陸續完成的,最老的已經有 2000多歲囉。

那麼為何長久以來這大地的圖案未受破壞?

最大的原因在於此地氣候乾燥,幾乎不下雨。20世紀建造的泛美公路穿越了大草原區,開始帶來了破壞,但與此同時,考古學家細心清理覆蓋其上的瓦礫植被,也讓更多圖案清晰起來。
納斯卡線有哪些圖案?

嗯,我們台灣人發明的納斯卡線是一個圓規,但真正躺在南美草原上的納斯卡線樣子可多囉!
包括蜂鳥、禿騖、猴子、蜘蛛、壁虎、鯨魚、蛇、鳥、樹根、花、人、幾何圖案如螺旋、 三角形、長方塊……等。到底這些動植物代表甚麼意含?又是另一個未解之謎。


誰創造了納斯卡線?

最浪漫的說法,當然是外星人。但比較可靠的說法,則是古代的納斯卡人,在這個區域,考古學家挖掘出許多高度古文明的建築、墓地和陶器,顯示這裡曾有高度的文明,有能力建造這樣的圖騰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個地區長年乾旱,納斯卡人的信仰可能跟水神或雨神息息相關。

誰發現了納斯卡線?

雖然納斯卡線的存在已經上千年了,但直到1930年代有飛機飛過秘魯上空,才開始被注意到。第一批展開研究的是美國的考古學家,幾十年來透過地面探勘和空照圖片逐一發現納斯卡線越來越龐大的規模,直到今年 (2006)四月,日本的考古隊還公佈他們找到一個新的納斯卡圖案。

納斯卡線是怎麼做成的?

雖然有人將納斯卡線和外星人扯上關係,但它的製造技巧倒是簡單得出奇­—將草原表面的深色土壤挖掉,露出下面比較淡的土壤,並用小石頭圍在邊緣強化。有人可能會質疑為甚麼線條可以這麼筆直,其實只要幾條細繩和幾根木棍子,誰都可以在幾小時內創造出完美的直線和弧形。 較為讓人不解的是,這些要從空中才看得出來大型圖案,古代納斯卡人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他們又看不到自己的成品。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